新闻资讯
慈禧太后犯下的恶行?慈禧那些事儿
同治八年(1869)八月,他借到江南置办龙衣的机会,足足地招摇了一把。一路上,他大张龙旗,浩浩荡荡,沿途大肆索要给养,甚至召训地方官。自恃有慈禧这个强硬的靠山,置满朝文武于不顾,特别是将“太监不得出宫”的铁律忘得一干二净。结果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上奏,虽然慈禧有意袒护,但慈安“立命诛之”。朝野上下,无不拍手称快。慈禧再心疼,也不敢公然对抗理直气壮的大当家,更不敢对抗煌煌之祖训。小事不在乎,原则绝不让,这就是慈安。
网络配图
晚清历史上,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,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太后慈安。
在人们的印象中,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,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,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,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。其实,这是个致命的误读。
她是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,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,倘若不是慈安早丧,也许晚清中国的历史将会是另一副面孔。
总理后宫 宠不衰
慈安,钮祜禄氏,满洲镶黄旗人。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,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,就以火箭一般的速度,登上皇后的宝座,这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。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慈安无论在姿色、气质,还是修养、人品上,都是出类拔萃的。
从此,慈安就开始了总理后宫、母仪天下的生涯。后宫集聚了众多上品女人,要管理这一群体谈何容易?无风要起三尺浪,平地都会生波澜。历史上被废黜的皇后数不胜数,善始善终者简直凤毛麟角,而慈安却能一直笑到最后。咸丰帝倜傥不羁,风流多情,要他在哪个女人身上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,就连手段过人的慈禧也是一样,唯独皇后慈安是个例外,一直到咸丰皇帝去世都荣宠不衰,其胸怀丘壑人有所不及是显而易见的。
网络配图
史上说她:“素性贞娴”。这个评价当中恐怕就蕴含着答案。身为后宫之首,有着巨大的权力,也有管理好皇家后院的责任。要让这些皇帝的女人“安居乐业”,即便是明争暗斗,也不能鸡飞狗跳;就算“刀光剑影”,也不能硝烟弥漫;更不能终日地震,永无宁日。
这就要求皇后有超强的管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处理与众妃嫔、与夫君皇帝复杂关系的能力。光有这些还不够,她还要成为整个后宫和天下女人的榜样。
那个时候,讲究妇德,妇言,妇功,特别是对妇德,要求很高。一句话,就是要女人品德高尚,皇帝的女人更要优于普通女人,而皇后,则尤其要加个“更”字,才能心服她人表率天下。而慈安显然是优秀的,“贞”,为“正”、为“定”。
意志坚定,固守正道,忠诚不二,劲节凌霜。“娴”为文雅、美好、宁静。没有半点野心,看不出一点妒嫉,只做自己该做的,不越雷池半步。这样的形象会有哪个不服?又有谁会不喜?因此,她一直受到广泛的尊敬,包括皇帝。
为了躲避英法侵略军的锋芒,咸丰帝亡命于热河避暑山庄,忧虑烦闷,无法排遣,经常拿太监、宫女等身边人出气。慈安一方面理解和揪心丈夫的内心煎熬,以似水柔情不时地安慰宽解。
另一方面对这些无辜的奴仆,想方设法地好言嘉慰。“妃嫔偶遭谴责,皆以中宫调停,旋蒙恩眷”。咸丰帝眼见大好河山惨遭涂炭,而又无力改变分毫,无奈之下就以自虐式的自娱得过且过。他亲笔写下“且乐道人”这样四个字让人悬挂在寝殿内。大臣和妃嫔们都知不可如此,但也只是急在心里,无一人敢去自讨没趣。唯独慈安闻知此事后力劝不可,并命人将字取下,皇后的劝谏使皇帝慢慢地冷静下来。咸丰皇帝年纪不大,但心机深沉,连身边心腹大臣都难以窥知其一二。热河弥留之际,唯独将皇后慈安召到身边,授密旨一道,给她临机处置任何人特别是有可能“恃子不法”的慈禧的最高权力。
网络配图
并给予皇后“御赏”大印,另外,给予皇长子载淳“同道堂”印章(由生母慈禧代为掌管)。八个顾命大臣所发任何政令都要请盖上“御赏”和“同道堂”印章才有效。帝、后之间的信任和知心可见一斑。
慈安也确实当得起这样的信任,她所提问题,也都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问题。
据《国闻备乘》载:“显皇后进曰:‘圣驾脱有不讳,枢府中畴则可倚?’帝引后手,书‘文祥’二字示之。后又言:‘大阿哥幼冲,当典学,安可无付托者?’帝闭目沉吟良久,徐惊寐曰:‘得之矣。’急用倭仁。
时倭仁被放新疆,为叶尔羌帮办大臣。帝崩,即日发急递召之回京,命授读东宫。文祥领军机,密加倚任。穆宗即位,尊后为慈安,号曰东太后;尊生母为慈禧,号曰西太后
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出逃?慈禧太后是怎样夺取权利的
前面我们讲到,在得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的城防之后,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等人仓皇出逃,后在内城遇到刑部尚书赵舒翘,并在赵舒翘的帮助下得以顺利逃出德胜门,离开了北京城。
虽然一行人等从早晨到中午滴水未进,但他们并没有停下来去用餐,而是稍作休整之后就继续向西边的颐和园赶去。
网络配图
一来,当时外面环境比较混乱,安全没有保障;二来,自己人多嘴杂,极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。
一路上,大家谁也不敢说话——因为慈禧太后在出发前曾经下过一道命令:“谁乱说话把谁扔下车去!”
对于慈禧太后言出必行的作风,大家是亲眼目睹、心知肚明的,谁也不敢私自违反。
过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,车队才来到颐和园。之前的规矩现在已经全部忽略了,随行的宫女也都是直接坐车进入了颐和园的深处才下车。
由于坐车时间比较长,再加上车内拥挤,缺少活动,皇后的贴身宫女下车时竟然因为腿麻而摔倒在地。
要知道,这要是在平日里,绝对是大不敬。而此时,大家也没有了心情责备她,完全忽略不计了。
慈禧太后带着后妃、格格们一起到自己的寝宫——乐寿堂,洗完脸后,慈禧太后就在卧榻上闭上了眼睛。
网络配图
当然,此时慈禧太后是没有心思睡觉的,而是在闭眼冥思接下来该如何做,何去何从。
跟随慈禧太后和后妃、格格们出来的宫女们,谁也不敢私自走动,都集中在外面等候吩咐。
午饭是下午两点前后吃的,而这,还是他们这一天的第一顿饭。
匆匆吃完饭后,大家依旧在外面等待慈禧太后的安排。
就在此时,李莲英告诉慈禧太后,说肃王爷善耆等人从德胜门赶了过来。慈禧太后连忙让传善耆进来,想要从他的嘴中探知八国联军的动向。
经过简单的询问后,慈禧太后得知八国联军还不知道他们已经逃出皇宫。因为如果洋人知道他们的动静,肯定早就追了过来。
然而,就当肃王等人催促慈禧太后快快离开的时候,慈禧太后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不能这样走,必须保证万无一失,因为有皇上在!”
然后,慈禧太后又果断地说:“让崔玉贵带一个人走前站,李莲英随时探听消息,皇上、我们走第二批,端王等走第三批,另外颐和园这儿还有兵,让他们带兵断后,这样才万无一失。”
由此可见,慈禧太后果然是个临危不乱的女强人,就连这些经历过无数风雨的王爷们都没有想到的问题,慈禧太后却想到了。
网络配图
因为在慈禧太后看来,树大招风。如果自己数十人的大队人马一起出发的话,目标太大了,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行踪和身份。
如果把队伍分成三批,不仅目标大大缩小,而且安全系数还会大大增加——即使正面和洋人遭遇,自己也不会全军覆没,还有逃亡的机会。
慈禧太后这道命令,得到了众人的一致称赞。
当然,慈禧太后这道命令表面上是为了光绪帝的安危(一旦光绪帝出了意外,自己将会很难处理),实际上则是为了自己的安危,因为自己是和光绪帝待在一起的,安全方面必须要有保障。